比绍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蔡伟杰蒙古时代以降的内亚与中国 [复制链接]

1#
资源|港台重要期刊开放下载作者:蔡偉傑出版社:八旗文化副标题:蒙古時代以降的內亞與中國出版年:00-9页数:33定价:NT$装帧:平装丛书:另眼看歷史ISBN:内容简介······

是內亞的遊牧民族將東亞及中國帶入世界史的舞台?

是內亞的*治勢力主導中國史的發展歷程?

馬可波羅和馬戛爾尼能夠見證「元—清內亞帝國」的繁華和世界性嗎?

還是割裂二者而單獨做出解釋?

內亞史研究權威「蔡偉傑」,集結數十篇書評

深入日本「東洋史」和美國「新清史」等最新研究

完整呈現世界史觀點下的內亞與中國!*****

本書《從馬可波羅到馬戛爾尼》集結內亞史研究權威蔡偉傑的數十篇書評,以曾經造訪大元帝國的馬可波羅(MarcoPolo)與出使大清帝國的馬戛爾尼(GeorgeMacartney)的中國經驗作為討論切入點,引介多種新近學術觀點──主要為日本的「東洋史」和美國的「新清史」,探討自蒙古時代以來的騎馬遊牧文明如何影響和支配歐亞大陸(包括中國)的歷史,並梳理相關學術脈絡及爭議,呈現世界史視野下內亞與中國的歷史整體性,為讀者提供更加開闊及多元的視野。

▉世界史上的內亞、遊牧民與絲綢之路

在歷史研究上,「中國」和「西歐」通常被視為是更重要的文化、地理和*治單元。然而二十世紀初以來的學術對話,越來越多探討及界定「內亞」的地理疆域及文化邊界,及其在世界史上扮演的積極角色;並進一步討論起源自內亞的各種騎馬遊牧民——如古代的斯基泰人、對漢人造成巨大壓力的匈奴人,中古時代的鮮卑和突厥人,近代的蒙古人、滿洲人——他們的生活方式、文化傳統和*治結構,其中杉山正明的《遊牧民的世界史》可謂是這一塊領域的集大成之作。

而從內亞的角度重新審視絲綢之路的歷史發展,劉欣如認為絲路隨著蒙古時代的結束而衰微消逝;但米華健(JamesMillward)則認為絲絡並未衰微,至今仍然維持著繁榮的景象。

▉蒙古時代的先聲與其歷史遺產

第二單元深入日本學者,如杉山正明與岡田英弘的「東洋史」觀點,以及美國學者如梅天穆(TimothyMay)與魏澤福(JackWeatherford)為代表的「西方」觀點,專門討論自十三世紀以來蒙古帝國的建立、征服及統治的歷史意義,在於促進不同宗教及文化民族之間的融合,塑造現代世界及全球化的起源,並使「世界史」的書寫成為可能,其代表事件如推動東西文化交流的「成吉思大交換」及多方爭議的「馬可波羅造訪中國」。

日本東洋史家岡田英弘認為,蒙古帝國統治歐亞大陸的時代,即是世界史的開端。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杉山正明更主張在蒙古治世(PaxMongolica)之下,經由「內亞海洋」交流的歐亞世界逐漸趨向一體化,是當代以美國為主的全球化時代的起源。

日本學界認為,應該跳出中國的角度而從內亞看蒙古和大清國的關係,即一二六○年後,蒙古帝國分裂為四個獨立*權,分別是金帳汗國、察合台汗國、伊兒汗國,以及統治中國地區的大元帝國。十四世紀之後,被大明國擊敗並失去中國統治權的大元帝國退回蒙古草原,開始了「北元」時期。一六三五年,後金大汗皇太極征服北元、使蒙古諸部臣服,便將後金國號改為大清。本書作者認為,在此意義上,大清可被視為大元的*治繼承者,並持續將以蒙古為代表的內亞文化引入中國。因此,即便在蒙古帝國崩潰後的後蒙古時代,也就是十七世紀以降,蒙古帝國的歷史遺產仍持續影響著歐亞大陸歷史的發展。

▉後蒙古時代的明清帝國

第三單元透過日本學者如神田信夫與平野聰的研究,及哈佛大學的新清史權威歐立德(MarkC.Elliott)教授的《滿洲之道》,詳細梳理美國「新清史」學派的觀點,討論大清帝國如何以少數滿人統治廣大漢人的同時,維持「滿洲」身分認同且避免被「漢化」;傳統的中國史解釋認為,滿清成功統治中國的原因是因為它已經漢化,從而走出野蠻,但新清史學者強調了保持滿洲認同和統治中國之間的複雜關係。

這一單元進一步討論清代皇帝如康熙、乾隆的統治策略及清王朝的世界觀,其代表如象徵著統治蒙、回、藏等民族的多元帝國之統治策略的「承德」存在的意義;及滿清對外關係轉捩點的「馬戛爾尼使團」。

本書以深入淺出的語言,引介各種外國新近研究著作,深入其學術討論脈絡,呈現出內亞與遊牧民的起源、傳統、及像蒙古人與滿洲人那樣如何影響世界及中國的歷史;同時介紹相關的爭議,尋求不同觀點之間對話與交流的可能。而最終在世界史的格局和多元視野下,彰顯出內亞傳統的重要性與如何影響中國的歷史。

作者简介······蔡偉傑國立*治大學民族學系學士、碩士,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內陸歐亞學系碩士、博士。現任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助理教授。研究方向為蒙古時代以降的歐亞世界史及內亞與中國關係史,著重於帝國、族群、移民與法制史領域。近年來除了從事學術研究以外,也透過網路媒體,積極推廣蒙古及內亞的相關歷史知識。目录······

◎前言世界史上的內亞、遊牧民與絲綢之路◆歐亞歷史上的輻輳之地◆歐亞遊牧文明起源的新認識◆超越民族國家的視野──導讀《遊牧民的世界史》繁體中文版◆絲綢之路的兩種歷史詮釋◆歐亞皇室狩獵的長時段歷史──評介《歐亞皇家狩獵史》蒙古時代的先聲與其歷史遺產◆安史之亂至蒙古時代的歐亞歷史趨勢──導讀《疾馳草原的征服者》繁體中文版◆印度視角下的蒙古征服中亞史──評介《蒙古帝國中亞征服史》◆「成吉思大交換」與蒙古治世──評介《世界歷史上的蒙古征服》◆蒙古帝國是如何「發明」世界史的?──評介《世界史的誕生》◆成吉思汗的宗教自由*策及其歷史遺產──導讀《成吉思汗與對上帝的探求》繁體中文版◆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?──評介《馬可波羅到過中國?》◆世界史上的蒙古時代及歷史遺產──導讀《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》繁體中文版後蒙古時代的明清帝國◆從小中國到大中國的明清史再思考──評介《紫禁城的榮光》◆作為清帝國建構制高點的承德──評介《新清帝國史》◆從內亞與日本視角反思清史與「華夷史觀」──評介《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》◆清代的八旗制度與滿洲認同──評介《滿洲之道》◆滿洲漢化問題新論──評介《滿人的再定位》◆「新清史」視角下的乾隆皇帝與馬戛爾尼使團──評介《乾隆帝》◆清朝的情報搜集與邊疆*策的轉型──從馬世嘉的近作談起◆美國「新清史」的背景、爭議與新近發展◎註釋

蔡伟杰:从草原民族的历史重新认识中国蔡伟杰:8本书读懂中国的边疆与民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