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绍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中国科学家国内院士落选获选美国双院外籍院士 [复制链接]

1#

中国科学家国内院士落选 获选美国双院外籍院士


中广北京5月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《全球华语广播》报道,没有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却被美国科学院看中。本周,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的名字,赫然出现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新增院士名单上,引发业界震动。


    就在此前5天,施一公还收获了另一份来自国际学术界的殊荣——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,他因此也成为美国双院外籍院士。从事生命科学研究、在国外学术领域都颇有建树的施一公,为何连获两个美国院士头衔却落选中国院士称号呢?


    "墙内开花墙外香"是怪相,还是标准不一?有科学界的声音认为,施一公未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和我们的院士评选标准有关,不在于其学术水平。2011年院士评选时,施一公回国刚刚5年,中科院院士评选有这样的规定:"对于长期不在国内工作的院士候选人,在坚持院士标准的同时,还应特别考虑其对国家社会、经济和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。"所以落选并非完全说不通。


    那么,这次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的新增院士,又依据的是什么评选标准呢?来看《全球华语广播》美国观察员程蕙的介绍:


    程蕙:美国国家科学院创立在1863年,是一个纯民间、非盈利,以科学家为主体的荣誉性自治组织。成员在任期内无偿作为为美国全国科学工程和医药的顾问,是一个终身的荣誉职位,候选人只能够由科学的院士进行提名,评选的工作全部保密。在评选的过程中,同行院士的评审非常关键,同行委员会通常由30-50名院士组成,任期3-6年,美国科学院一般每年增选一次,每一年增选美国籍的院士不会超过84人,外籍的原始不会超过21人,目前一共有2200名院士和400名的外籍院士。


    在德国国家科学院,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外籍院士。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,入选国家科学院都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。


    德国观察员薛成俊:德国科学院主要分为两种——自由科学院和国立的科学院,分布在不同的地区。德国境内有汉堡、慕尼黑、杜塞尔多夫、柏林等八家主要的科学院。德国国家科学院是设立比较晚,在经过长达15年的争论后于2008年7月正式将位于哈勒市历史悠久,始创于1652年的利奥波第那科学院定为德国国家科学院,院士人选由科学院的现任院士提名,并由科学院的主席团经过多层遴选程序选举产生,选举过程非常复杂,主要的参考条件和要素是候选人在相关学术领域的造诣、成就以及贡献等。德国国家科学院目前共有1400多名院士,其中有1/4以上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,人们所熟知的戈德、洪堡、爱因斯坦、马克思·布朗克、达尔文以及居里夫人享誉全球的世界大师也曾经是该院的院士。另外从1922年以来设有名誉院士制度,名额非常有限,主要是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,来表彰奖励那些为科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。


   [1][2]下一页在澳大利亚科学院,也有不少中国的院士。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的介绍说,入选者一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,既在国际上有突出科技成就,又与澳大利亚科技界有密切联系:


    胡方:澳大利亚有本国的科学院和工程院。作为老牌的科学院,AAS澳大利亚科学院是由一群以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为主体的成员于1954年成立,澳大利亚科学院现在有院士450名,有27名外籍院士,院士必须是具有国际公认科学成就,才能够获选。根据科学院的章程,外籍院士必须在国际上具有突出的科学成就,同时也需要与澳大利亚的科技界有着密切的联系。根据这两点原则,中科院的白春礼院长顺利获选,成为每年当选数量不得超过2位的通讯院士之一。对于澳大利亚人来说,无论你身在何方你都可以被选为澳大利亚的科学院院士的,比如2010年加入中国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的安杰明教授,由于他在微分几何、偏微分方程、几何演化的研究当中取得杰出的成就,也同样在今年被选为澳大利亚科学院的院士。澳大利亚还有简称ATSE的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,ATSE澳洲工程学院与中国颇有渊源,有多位华裔澳大利亚科学家都是ATSE的院士。前一页[1][2]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